2008年7月17日星期四

中国历史原来这么有意思

昨天说读完了樊树志的《国史十六讲》,今天把书还了,还之前我想,得写点什么东西。这本书的给我的感觉是,中国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。为什么能够讲得这么有意思?我觉得有三点:一是不把读者当傻瓜,单纯地给出结论,而是有史料,有推理。以前的历史教科书,都是一个套路:某个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,有什么意义。第二点就是有新观点。第三点就是结合现实来讲。让人觉得,原来历史与我们是有关系的。

下面几段给我的印象很深(箭头后为我所想到的)。

晋朝之后的南北朝时期,北方游牧民族南下,建立割据政权,这个时期又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。这个时期看似一个分裂动乱的时期,其实是、胡人汉化、汉人胡化,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。
其中提到汉人胡化的一个方面就是“胡床”被汉人使用。胡床是胡人发明的高足座椅。“中原汉人的习惯是席地而坐或者跪坐,或是盘腿坐,并无椅子、凳子的习惯。……胡床自北向南流行,促使高足家具的兴起,终于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。'筵席'一词与席地而坐的习惯紧密相连,举行宴会时,在地上铺上大的‘筵’,再铺上小的‘席’,作为坐垫,中间有矮足的被称为几、案的桌子。这种筵席方式,至今在日本韩国依然可以见到。……”
→原来高足家具都是从胡人那里传过来的,这么说来日本韩国倒是保存了汉人的习惯。其实我有时候觉得,日本的那种榻榻米房间很不错,可以随意坐卧,多么惬意啊。看来,还是老祖先的东西对我的胃口。

日本文化的魅力之一,就是大量移植并保留唐朝文化,例如,唐朝宫廷的行为规范,宫廷音乐,舞蹈,以及唐朝的建筑风格等等,许多已经在中国绝迹,而在日本却保留至今。有人戏言,如果想了解唐朝中国是什么样子,应该去日本看一看,此话有相当的道理。

838年至847年生活在中国的日本僧人圆仁目睹了这一场景(盂兰盆节),在他的书中写道,扬州的四十余所寺庙在盂兰盆节那天,竞相制作不同寻常的蜡烛,糕饼和花卉,供奉在佛寺面前,城中每个人都到寺庙中去祭拜。
→看来有很多传统必须要到日本去寻找了。中国这个国家变化太猛,转身太快,结果丢了好多东西。

宋朝科学家沈括做早使用“石油”这一名称,并且意识到它的用途与价值。他预言“此物后必大行于世”,因为“石油至多,生于地中无穷”。这种先见之明,令我们今日读来,钦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→沈括真有先见之明啊。只可惜中国人对科学一直不重视,不然咱们早就开始钻石油了。

瓦子有名瓦肆,瓦舍,是娱乐场所。南宋都城杭州城内有瓦子23所,其中位于御街众安桥的北瓦子最大,有勾栏(百戏演出场所)13座,分别演出戏剧,相扑,傀儡戏,说唱,说诨话和学乡谈(类似相声、滑稽),皮影戏,教飞禽等,昼夜不息地演出,观众数以千计。
→从娱乐的种类来看,宋朝似乎比今天还好玩。如今大家就只会想到去唱卡拉OK了。相扑原来在宋朝也流行过,恐怕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想到。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相扑是什么样子……

墨菲在《亚洲史》中用充满感情色彩的笔调写道,马可波罗在13世纪末亲眼见到杭州,为他的宏大和富庶所折服,惊叹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。马可波罗说,他的故乡——堪称欧洲城市之冠的威尼斯,在杭州的映衬下相形见绌,“不过是一个破旧的小村庄”而已。
→马可波罗果然不亏见多识广,用的对比都很有震撼力。

人们对于“倭寇”一词,容易望文生义,认为是“明朝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”,这其实过于简单化。根据田中健夫的研究,“倭寇”一词,最早出现于404年的高句丽“广开土王碑文”。它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,有“高丽时代的倭寇”“朝鲜时代的倭寇”“嘉靖大倭寇”,甚至还有“吕宋岛的倭寇”“南阳的倭寇”“葡萄牙人的倭寇”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4世纪至15世纪的倭寇,以及16世纪的倭寇。前者主要在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沿岸活动,是日本人与朝鲜人的联合体;后者大部分是中国的海上走私贸易群体,日本人数量很少。山根幸夫在《明帝国与日本》一书中谈到后期倭寇(“嘉靖大倭寇”)时,强调以下两点:一是后期倭寇的主体是中国的中小商人阶层——由于合法的海外贸易遭到禁止,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中国商人;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人是徽商出身的王直——要求废止“禁海令”,追求贸易自由化的海上走私贸易集团的首领。
……被称为倭寇王的王直,是徽州商人,长期从事对日本的贸易。在遭到官军的围剿之后,逃往日本萨摩的松浦津,以五岛列岛为根据地,还在平户建造了第宅,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。
……队伍中确实有一些“真倭”,那是受王直集团雇佣的。正如王守稼《嘉靖时期的倭患》一文所说,“大量史料证明,历史的真实情况似乎与以往流行的说法相反,嘉靖时的‘真倭’,反而倒是受中国海盗指挥,处于从属、辅助的地位。”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把倭寇说成是日本海盗的入侵呢?原因是复杂的。一是其中确实有些日本人,即所谓“真倭”;而是王直等人有意制作混乱,以假乱真,保护自己;三是明朝平倭将领为了冒报战功,虚张声势。无怪乎当时人说:“官兵利于斩倭而得重赏,明知中国人,而称倭夷,以讹传讹,皆曰倭夷,而不知实中国人矣。”
→这个结论坚决很让人震惊。倭寇居然是明朝禁止海上自由贸易的结果。书中还说,一旦开放海上贸易,倭寇就变成商人,禁止海上贸易,商人就成倭寇。这次贵州瓮安事件,似乎也是一样的逻辑:治安好了,暴民就成百姓;治安差了,百姓就成暴民。这显然不能怪咱老百姓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