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

朋友

从食堂吃饭完出来,看见食堂门口的宣传栏里贴着一张纸条,上面写道暑假“集友”,是一个大三、医学院的男生(貌似男生)写的,他称暑假在学校里给老师做课题和准备考研,想结识一些同样留在学校里的同学,一起打打吃饭玩呀什么的,还留了手机号码。我将手机号码记在心里,回来给他发了一条短信。于是我认识了这个姓方的小伙子。
以这种方式招友,确实很有意思。我想,人毕竟是群居动物。对方是大学生,这让我很放心,不是因为大学生单纯,而是因为这是在校园里。到了大学校园,你就得单纯起来,因为没有可以让你算计的东西。我想想自己已经不再是大学生,已经离开校园。这个校园对我来说不是校园,是市场,也许跟衡阳的任何一条大街都没有区别。所以我跟他交朋友,也许潜意识里,不只是因为我很孤单,更是因为我想从他那里获取我想要的信息,简而言之,想利用他。这样一想,我就不安起来,觉得自己开始不单纯了。但是,我转念一想,人需要交往,不都是在互相利用么——这样听起来让人不爽,完全是因为“利用”这个词语的缘故。其实,就是互相需要。朋友是,恋人也是。只是需要的层次不同而已。
见了面,我对对方说了实话。我来自哪里,想做什么,需要什么,等等。对方显然毫不介意,这让我很欣慰。人既然互相需要,就不要过分的提防和猜忌。我记得有一次坐火车,从候车室到火车途中,正下台阶时,从后面一个传来一声呼喊,“大哥,帮我个忙”。我一看,一个貌似刚上大学的小女生,拖着一个行李箱,站在台阶上方。我当即把它提过来,拎下了台阶,小女生过来道谢,我冲他笑了笑(声明,那个小女生当然不是那种长得让人想主动给她拎包的那种)。
当时我没有去想这种情况下可能的问题,对方恳切的语气让我全无戒备。但是,事实是,久历社会的人,会有种种猜测,他们很可能拒绝,或者置之不理,甚至警觉起来。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舅父他们一起去拜年,走在马路上,当时是上坡路,有一个小孩使劲踩着自行车爬上坡来,眼看自行车就要停下来,他使着吃奶的力气艰难地蹬着,我走到他车后面伸出援手,把车往坡上推了一把。我本以为,助人为乐,舅父会表扬我。结果,舅父教导说,万一出了什么差错,到时候就赖上你了。每当我碰见这类事情的时候,这个教导都会在我耳边响起来,直到有一天,我觉得它不太对。
当你遇到一个乞丐,他想你行乞时,大多数人会拒绝。有的人本来就想拒绝,但是他们说,现在假的东西太多,然后举出种种关于假乞丐的奇闻异事;有的人确实是因为猜疑而拒绝。我觉得,想拒绝的直接拒绝好了,而因为猜疑而拒绝,则可以探讨,因为宁肯冒着被欺骗的危险信任他人而行善,较之因猜疑他人而放弃行善,来得真诚得多。也就是说,要不要行善,只需问自己有无善心,而不问别人有无恶意。
话说我这个朋友,居然是这个学校动漫协会的会长,还会画点漫画呢,我说,那好,改天你帮我做做海报吧。他说,我找我朋友给你做,你请我们一顿饭就行。这种说法,真对我胃口。

1 条评论:

匿名 说...

喜欢这篇文章,出门靠朋友,这话没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