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 Lei都这么牛了,Han Meimei却不喜欢他
不同的社会群体会有不同的集体记忆,真个集体记忆对50后说是“红袖章”,对60后而言是“李铁梅”,对70后,是“阿童木”“机器猫”。
对于阅历尚浅、成长环境逐渐多元与宽松的中国80后而言,陪伴他们一同成长的Li Lei和Han Meimei就成了他们缅怀青春的载体。
《南方周末》的这篇报道足够有意思。我也记得当年学过的英语教科书,里面就有个Li
Lei,有一对漂亮的twins叫做Lily和Lucy(我当时想原来外国人都长这样啊),还有个爱玩frisbee(你看,我连这个单词都记得)的Jim来着,还以一只鹦鹉叫做Polly。
这本画满插图的英语教科书不知道给人带来了怎样的回忆。在我的记忆里,第一句话应该是what's your name?这句据说实际生活中不怎么用得着的英语。然后有Good Morning,有同学说是“狗来摸你”;还有Thank you,同学标音为“三克油”,至于Thank you very much,则是“三克油买个麻雀”。
至于Frisbee我为什么记忆这么深刻呢,这是因为我那时觉得这玩意儿估计会很好玩(事实上,直到研一我才有机会玩一回这个东西)。看到他们玩这个,我可羡慕着呢。
至于网上流传的Li Lei,Han Meimei,Jim,Lucy等人的暧昧关系(有人说是四角恋关系),我是完全没有想到的,那个时候,哪有这种想法。即便要想,这方面的想象力也不够。
Miss Gao原来被称为“迷死高”。我当时也觉得这个迷死高有点漂亮,不,确切地说是,洋气。漂亮是说不上的,因为当时也没个参照物,没见过这这种漂亮类型的。
英语教科书给80后带来的记忆肯定不是一样的,至少我当时看到Li Lei,是没有联想到他会跟Han Meimei“有一腿”,当时单纯得很,哪来这种想法。我看到Li Lei,想的是,“哦,原来大城市的小孩就这样。”
简而言之,这本书里的插图中所画的人物形象,给我描绘的是一群“城里小孩”的生活,在我的想象中,城里小孩就整日地吃着cake,玩着Frisbee,老师们个个都跟“迷死高”一样洋气。什么Jim,Kate在我看来,似乎没有与其他人有多大差别,也没有太多地觉得他们就是老外。
这估计是教科书编纂者始料未及的。我一直感觉到,教科书带给我们(与我同样处境的人)的,很大程度上是一种“城市化”教育。也就是说,到了城里,你看一切都不会陌生,因为他们曾经在书上出现过。而对于农村里许许多多本来很熟悉的事物,我们却不知道如何表达。直到今天,当我向我的北方同学描述起我的家乡来,我还感到词不达意。在我接受过的教育中,肯定缺乏了某样东西,我想。
不过,我记得有一本乡土地理,当年确实学得有些味道,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原来如此的有意思。我对家乡的最基本的认识,源自与此。教育者们是否还应该适当考虑到每个地方的情形,因地施教?
1 条评论:
我当时就觉得Lily Lucy Kate三个人长得都一样。。。
发表评论